信息来源:人民邮电报
发布时间:2025-07-18
浏览 次
近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的《2025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提出强化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丰富新型数字应用场景。
今年,国务院国资委全面部署央企“AI+”专项行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以高水平科技创新助力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发展。当前,AI通用型应用加速普及,深刻改变行业生态,传统企业法务工作不可避免地遭遇风险防范与精准决策的严峻挑战,AI技术下的企业法务工作模式将发生重大变革,如何将AI技术有效融入企业法务工作中,提高法务工作效率,成为当前企业法务人员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为落实“AI+”专项行动部署,探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企业法务和合规管理的场景应用,对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与企业法务和合规工作的深度融合,重塑企业法务和合规管理新模式、新机制十分必要。
AI技术浪潮深刻影响法律行业,尤其是进入DeepSeek时代,大多数手机被植入了DeepSeek深度思考模式,重点使用DeepSeek,并结合腾讯元宝、Gemini、Get笔记、腾讯ima等工具,进一步探索工具的叠加使用。目前,市面上除了通用大模型外,还涌现出众多法律领域的大模型,如智AI、法天使、元典智库、Metalaw、AlphaGPT、幂律智能、通义法睿、法观等。这些法律模型的优势在于快速应对处理企业纠纷案例和法条检索更为准确,并聚焦AI技术在企业合同管理、纠纷案件管理、法律支撑服务、企业合规管理、劳动用工管理等核心场景的应用,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算法掌握法律边界与风险防控要点,探索AI在企业法务和合规管理领域的实施路径,有效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DeepSeek五大相关应用场景
场景一:合同智能审查。合同审查管理是企业运营中的核心法律步骤,通过深度学习技术,AI应用可以明显提高合同审查管理效率。一是实现模板合同的更新及创建。利用人工智能辅助进行合同的合规审查,自动识别关键风险条款,提示潜在风险点,并根据最新法律法规和行业惯例提供替换或补充建议。通过交互与精准的提示词,高效拆解与解析复杂合同条款,显著提高合同审阅工作的精准度与效率。二是对合同进行合规性审查。按照审查要求提示,开展语言清晰性和规范性、逻辑合理性、法律合规性、经营资质许可、财务或商业条款的风险提示,提出法律条款引用与修改建议、合同风险防控等方面审查方向。对于不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或者需要修改的,注明具体的合同名称,提出修改具体内容。三是自动分析合同条款。合同审查的目的是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公平性和可执行性,使用AI系统能够自动分析合同条款,识别潜在风险,对合同进行合规审查与条款优化,降低因人为疏忽导致的法律风险。
场景二:纠纷案件管理。AI应用的价值在于企业发生纠纷案件后,可以快速整理思路,清晰展现复杂关系,便于法务团队讨论和制定策略,为应对处理提供初步方向。一是快速分析纠纷案件。利用人工智能快速分析案件的事实背景,并自动生成清晰的案件分析报告。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快速定位关键证据及法律依据,显著缩短案件处理周期,为企业法务决策争取充分时间,降低败诉风险和经济损失。二是诉讼文书辅助。使用人工智能初步生成起诉状、答辩状、质证意见、代理词、法律意见书等诉讼相关文书草稿,生成答辩状,减少法务人员文书撰写工作量。基于历史数据预测判决结果,辅助法官和律师优化策略。三是纠纷案例检索。纠纷案例和法条检索的准确性取决于其介入的数据库和投喂的语料,定向投喂需要法务人员精心准备的案件材料,利用人工智能从企业知识库或公开案例数据库中快速搜索相似案例,帮助法务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并提供决策参考。目前,在法院裁判形成的关键环节,AI还不宜作为结论性意见的提供者,难以具备对情感与伦理因素的深度理解,面对许多复杂的案件缺少裁判基础。AI系统在透明性、可解释性以及责任归属机制等方面尚不完善,可能带来新的不确定性与争议。
场景三:法律支撑服务。法务部门通过AI快速解决企业在日常工作中的法律问题,有效支撑业务部门的依法合规,是AI赋能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目前AI在法律研究、法律咨询和解答、法律文件生成和翻译及法律灵感、创意和知识涌现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AI对企业法律服务的重塑,实现支撑业务部门法律咨询服务的在线化,如虚拟助手能实时解答法律问题、解读法规、自动审查条款、定制化生成合同,提高法律服务效率,降低运营风险。企业在对外投资、合作、重组并购等方面需要法律尽职调查时,使用AI开展法律尽职调查,可以解决过去烦琐复杂的材料收集及分析问题,快速生成定制化的尽职调查清单,结合企业特点提示预警风险并提出相关意见。
场景四:企业合规管理。利用AI技术定期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进行法律及合规性审查,及时发现并修订不合规内容,确保企业制度建设始终符合最新法律法规要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合规风险,利用AI技术实现合规审查的智能化辅助,可以明显提高合规审查效率和准确性。企业法务部门将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的常见合规风险要点录入知识库,员工在招标采购、合同签订、劳动用工、公司治理等业务场景中遇到合规疑问时,AI可自动从知识库中检索并进行精准提示,有效预防企业合规风险。通过AI辅助功能帮助企业起草或修订内部规章制度与操作流程,实现智能识别关键风险点,提高制度的合规性和实操性。利用AI技术应用做到企业内部自查、风险清单识别、合规制度搭建与更新。根据已制作的合规风险清单、合规指引,借助第三方软件制作专属知识库,让AI的回答更加符合企业实际情况。
场景五:劳动用工管理。应用AI可以对企业劳动合同进行生成与审查,根据现行劳动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让AI自动生成和审查劳动合同模板,确保劳动合同的法律合规性;开展劳动法律咨询,构建企业专属的劳动法律知识库,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准确地解答劳动用工相关法律咨询问题,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实现企业劳动争议的风险提示,如当公司收到仲裁申请书时,AI能够快速提供初步的应对方案,并对调解与诉讼方案的优劣进行分析并对应对处理给出建议。
使用AI需要注意的问题
警惕大模型“幻觉”现象。在享受AI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企业法务人员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警惕大模型可能出现的“幻觉”现象。AI幻觉是指大模型有时混淆事实和虚构,在看似是事实的句子中插入错误细节。AI胡编乱造可能产生误导,甚至会引发严重后果,特别是在企业法律等对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要求极高的领域。深度伪造名人形象、声音进行虚假宣传甚至诈骗不时见诸报端。由于大语言模型基于概率生成文本,它可能“编造”出看似合理但实际不存在的案例、法条或事实,表现为虚构信息、错误引用或逻辑断裂,即便语言流畅。必须注意不能直接信任AI生成的法律结论、事实陈述或案例引用,务必进行反复校验,因为准确性是法律工作的生命线。
最终决策者是人。在AI时代,企业法务的核心价值在于其无法替代的专业判断与决策支持、战略前瞻与政策预判、跨领域协同管理与危机决策准确性。AI是助手,不是决策者,企业法务人员作为使用者是最终责任人。AI不是“自动驾驶”,而是“高级辅助驾驶”。AI提供的是效率提升、思路启发和初步成果,最终的判断、决策和责任承担者,永远是使用者本人,方向盘在使用者手中,不能完全交给自动驾驶。人机协同的作用是实现企业法务人员的新角色与能力要求角色的转变,AI将承担更多的基础性工作,法务人员需要向策略制定者、风险架构师、业务伙伴、AI监督者转型,聚焦复杂判断、创造性解决方案、伦理考量和战略沟通。AI提升法律服务效率,企业法务人员需掌握技术技能,以适应智能化工具,确保服务准确合规。AI可能被误用为免责任工具,掩盖不当行为,引发法律与道德责任承担问题。
企业内部信息与数据安全。企业内部信息与数据安全是AI法律服务中不可逾越的红线,严禁在未经脱敏或未确认安全的AI工具中输入任何涉密信息或客户可识别信息,如企业私有化部署、签订严格保密协议等。AI法律服务存在技术局限性、数据隐私与安全、法律责任界定、伦理道德以及法律法规适应性不足等问题。为确保安全,应在输入前删除或替换可识别信息,优先选择私有化或有数据安全保障的AI工具,仔细阅读其隐私政策和数据使用条款。高度关注合规风险与法律冲突,如数据收集处理可能泄露隐私,生成式AI创作可能涉及著作权侵权等问题。
附件下载: